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花白的后脑勺上,然后就领着两个民兵像押着死囚要犯似的把郭福海带走了。

    郭福海被带出上房院,再听不到郭安屯他们咚咚的脚步声时,躲在耀先身后的月儿才“哇。”的一声哭起来。月儿万没有想到婆家和娘家的境遇竟是一样的,既然是一样的他们为什么还要让她到这里来。和父母兄弟一起去赴死就难,总比在这里强呀。月儿扑在她夫婿的身上呜呜呀呀地哭起,她浑身软的像一根立不起来的藤条。耀先挺起并不厚实的胸膛努力支撑着月儿软溜溜的藤条一样靠上来的身体,他知道从今往后,保护这个女人就成了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知道明天以后等他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他从眼下己经发生了的变化中推断,他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布满荆棘。

    郭福海是在天黑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踢踢踏踏地回到家中。一回来他就躺倒在上房的炕上,耳朵里依旧嗡嗡着一片呵声和训斥。直到儿子和儿媳款款地站到炕沿下,轻柔地叫起爹来,他才恍然记起今天是他们一辈子一回的喜日,才恍然记起那供桌上点起的红烛长香。他坐起身,想领着他们去向先人的牌位行施白天没有来的及行施的大礼,但是燃起的红烛和长香早成灰烬,再看看这两个比肩儿站在脸前的可怜可爱的人儿,他竟鼻子一酸眼里落下泪来,泪水在他昏花的眼里这阵子竟像后沟的笸箩潭泉水一样汹涌地流泻出来。随着这泉水一样流泻出来的泪水,郭福海突然抑止不住地嚎啕起来,这是他成人以后第一次悲声恸哭,并且还是面对着儿子和他刚过门的媳妇。

    父亲的突然失声,吓了耀先一跳。在他十七岁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个钢强的汉子,是宁流血,也不流泪的硬汉。即是在去年母亲和祖母连丧的悲伤日子里,父亲也没有流出一滴眼泪。“爹。”耀先跳上炕去,抱住父亲的一只胳膊,他真怕这个一辈子不流泪的刚强硬汉今天被逼出什么事来。懂事的月儿也爬上炕抱住公爹的另一支胳膊。

    “啊呋呋……”郭福海被两个懂事的孩子感动了,他舒一口长气,止住悲痛的哀号。用两条胳膊把耀先和月儿一起搂在怀中。他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但又不知该说什么。在这样的时候,他能向他们说什么呢?能把明天的斗争大会告诉给他们吗?

    一家人就这样在没有点灯的炕上静静地坐着。许久,郭福海才松开臂里的两的孩子,对他们说:“拴娃,领着月儿回你厦里歇去吧。”

    回到西厦,耀先和月儿两个人除了羞涩的别扭外,更多的是感到恐惧。父亲的哀哀恸哭和一言不发的沉默,就是向他们宣说即将到来的灾祸。耀先和月儿在他们的新婚夜里,没有青春的冲动,更没有新婚的喜悦。相反,他们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怀着恐惧的心情等待着灾祸的降临。耀先和月儿心里都清楚自己婚姻的成因过程,更清楚自己家庭所面临着的巨大变故。对自己命运和对自己家庭的担忧,像一团浓密的乌云重重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使他们时刻感到惊慌和害怕。他们的新婚第一夜就是在这样的惊慌和害怕中度过去的。他们和衣拥着被子偎缩在炕角里等待着天明。这就是他们的初夜,两个人连碰摸一下手都没有。

    第二天吃过饭食饭(晋南人把早饭叫饭食),郭福海挑起水担准备到河里去担水。后院窑里的骡马该饮水了,前院饭厦里的水瓮里也没水了,往常后院窑里的骡马饮水和前院饭厦水瓮里的洗刷用水全是小河三娃他们几个长工去河里担挑的。现在小河三娃他们都走了,郭福海就不得不亲自到沟底下的河里去担水。

    “爹,让我担水去吧。”耀先看见爹从饭厦里拿着担,提着水桶出来,便过去接爹手里的早被长工的肩膀磨的红红亮亮的桑木扁担。

    “我去吧。”郭福海争执着把一只箍着两道铁环的笨重的木桶往身后挪,他不想让这沉重的担子过早地落在儿子稚嫩的肩上。

    就在他们父子互不谦让地争抢水桶的时候,哨门外挂在皂角树上的那口古老的铁钟,突然被急骤地敲响起来。刹时间在卧马沟上空,响起极具震憾力的声音。当第一声钟声传响过来的时候,正扭着身子和儿子争抢水桶的郭福海像遭了雷殛一样,一下伫立在那里不动了,手里的那只箍着两道铁环的笨重的木桶“嘣”地一声脱落下去,重重地摔在圪台上,然后再轱轱辘辘地从砖圪台上滚到铺着方砖的当院。在撒手丢桶的同时郭福海原本红润的脸膛失血似地一下煞白了。

    “爹,你咋了?”耀先看着突然失色的父亲,他赶紧扔掉手里的桑木水担伸手去搀扶父亲。郭福海努力睁睁眼,把儿子扶上来的手拿开,仰天长叹一声道:“这是要开斗争大会了。”

    耀先听言一惊,脸上也变了颜色。和父亲一样,耀先几天前也听人说过:后宫好几家有名望的地主就是在诉苦斗争大会上让人打死的,有的甚至还被乱刀分尸。“爹。”耀先悲切地喊一声。

    “招呼好月儿。”郭福海临终托孤似地吩咐一句,就朝哨门走去。

    在饭厦里拾掇锅碗的月儿听到那一声紧似一声的让人揪心的钟声,也从饭厦里出来,她出来看到的便是横躺在脚下的桑木水担、滚在当院里

第二章(4/10),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